芷江融媒讯(通讯员 欧阳娉 向彩俊)近年来,芷江充分重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鼓励各级党组织以主题党日活动为有力抓手,创新开展党员活动。通溪村积极响应号召,打造“百年古树”微宣讲阵地,邀请暨南大学博士团入驻,和全体村民共谋发展、同话振兴。
百年树下的“思政课堂”。
“当年,通溪可是个‘菜园子’,是解放军来这里赶走了欺压村民的宪兵和土匪,我们才翻身做了主人。”6月13日,一场别开生面的主题党日活动在通溪村百年古树下召开。
通溪村把村内老党员请到现场,齐聚古树之下,生动讲述通溪村的发展历史,党支部书记向应科结合村史发展,带领全体党员传承红色精神,厚植家国情怀。据悉,在社会各界关心关爱、上级部门指导支持下,通溪村定期在百年古树下开展宣讲活动与议事会,把活动阵地搬到百姓家门口,变“一人上台讲”为“人人有话说”,持续讲好“交流式”微党课,做好“互动式”微实践,让党员教育入脑入心,进一步强化基层治理,凝聚村民力量。
“我从小就在树下生活劳动,在树下上党课,更加能体现我们通溪特色,这样的活动要多开展。”大家纷纷表示创新开展“树下党课”,形式生动活泼,内容丰富扎实,既见新意、也有心意,真正做到为民服务“零距离”、干群交流“心贴心”。
田间地头的“文化书卷”。
如何以文化人、以文兴乡?通溪村始终念兹在兹,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去年以来,通溪村借助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积极开展“微宣讲”“微党课”活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乡村振兴全过程,在田间地头书写文化书卷,让文明清风吹拂通溪大地。
作为乡村振兴的重点帮扶村,通溪村正是时代发展、民族振兴的山乡缩影,它的发展变迁正是人民群众生活日新月异的生动体现。近日,通溪村开展“拍下他们的‘人生照片’”活动,为在村60岁以上老人拍照,聆听与采编他们的“通溪故事”,让村史书写更为厚重、更具温情。
此外,在公坪镇党委政府领导下,通溪村高度重视文化教育,以农家书屋为阵地开展系列教育帮扶活动,将“共读一本书”活动延伸到田间地头、场屋院落,让文化基因代代相承。“我们要做的绝不是当下、当时的一次性动作,而是有利于全村长远发展的全盘思考。”通溪村妇女主席张冬霞表示。
和美乡村的“振兴密码”。
“百年古树”宣讲点、暨南大学博士团实践基地、新时代文明实践站……2024年以来,通溪村在原有发展基础上,焕发出新的活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面对乡村振兴的时代使命,通溪村保障粮食安全,做实基础产业,奠定产业振兴。携手暨南大学中文博士生党支部,开展支部共建,力推组织振兴。扎实推进以文兴村,着眼文化振兴。积极践行“两山”理念,守护生态振兴。组建“有生气”的赋能队伍,搭建“接地气”的振兴平台,邀请暨南大学博士实践团助力通溪,携手芷江县选调生开展“田间课堂”,让人才振兴为乡村发展注入新动力。
“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我们可以以此为契机,适时结合政策理论宣讲,将精神文明建设做实做细。”芷江选调生在参与通溪村“思政课堂”后收获颇多。
“通溪村如今在诸多部门的关心下、乡贤能人的支持下、全体村民共同努力下,发展得越来越好了。”通溪村党支部书记向应科表示。接下来,通溪村将进一步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在五大振兴方面继续用心、用情、用力,以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民生问题、实现翘首以盼的美好生活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走好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责编:唐先彬
一审:张书萍
二审:唐先彬
三审:明毅
来源:芷江融媒体中心
县应安委全体(扩大)会议暨全县安保维稳信访稳定工作会议召开
梁志平在土桥镇调研督导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
梁元和带队调研督导县城区社会治理一体化工作
梁志平督导调研“三大盛会”安保维稳与接待保障工作
梁志平带队调研督导项目建设及社会治理一体化工作
梁元和督导检查“三大盛会”重点项目建设
梁元和开展“八一”走访慰问
九届人民政府2025年第8次常务会议召开 梁元和主持
下载APP
分享到